一提起竖琴,人们想到的,往往会是交响乐舞台上那庞然大物般的乐器。但事实上,在欧洲,竖琴还是主要的民间乐器,跟人们的世俗生活紧密相联。它的起源距今可能有几千年的历史。传说是远古时代人们受弓箭的启发制作而成。今天,在古希腊壁画、神话中,我们依旧可以找到竖琴的身影。在圣经故事中,竖琴前后一共出现了五十多次,是大卫王最喜爱的乐器。“在大卫的领导下,竖琴已经达到了完美无缺的艺术境界。”圣经如是说。在旧约中,人们还会看到萨罗的忧伤是如何被竖琴美妙的音乐所抵消。
今天,出现在舞台上的大竖琴,是19世纪,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根据形制不同、大小不一的民间竖琴改制而成,共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同小竖琴相比,大竖琴的音域更为宽广,转调也更方便。在交响乐队编制中,大竖琴因其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而成为一种特殊的色彩性乐器,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
作曲家使用竖琴,是在贝多芬之后。法国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俄国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捷 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乐《我的祖国》中,竖琴均有极其出色的表现。在我国,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家也十分巧妙地引用了竖琴大量的滑音滑奏。在乐 曲“化蝶”部分, 长笛之后, 竖琴开始大段此起彼伏的演奏,把观众带进了美仑美奂的神话境界,如此美丽的悲痛,绝望,但令人留恋。
和音乐会上的大竖琴不同,小竖琴拥有的,是一个大家族。它的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因不同质地的琴弦,音色也会随时变化,或明亮清澈,或柔美细腻,或古朴绵长。传统的竖琴款式分凯尔特竖琴、哥特竖琴、巴拉圭竖琴。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凯尔特竖琴。凯尔特竖琴,又称爱尔兰竖琴。公元一千多年前,携带着小竖琴,凯尔特人的足迹遍布欧洲大陆,从而使小竖琴在欧洲各地得到空前广泛的传播,以至逐渐演变成欧洲音乐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乐器。
关于凯尔特竖琴的神话与传统,可能有迷信的成分,但已体现出竖琴音乐的神秘感与天籁之音,这也使竖琴在中世纪的欧洲成为古代祭司或者国王运用其成为异教仪式和政治活动的弹拨乐器之一。 凯尔特人的传统竖琴不是作为一种民俗或者是低层的音乐 而受到重视。相反,在欧洲的所有艺术形式当中,竖琴归属于拥有最高地位的一种。在中世纪的爱尔兰和苏格兰,竖琴跟诗歌并列为当时具有最高地位的艺术形式, 竖琴演奏家属于被国王钦点。在十七世纪,竖琴演奏者常住在凯尔特贵族家中,那一时期,竖琴、诗歌、戏剧均成为了贵族音乐生活以及宫廷社交文化的一部份。在 欧洲各个宫廷可以看见爱尔兰竖琴演奏家的身影。他们主要受聘于伦敦、丹麦、西班牙和波兰等地的皇室宫廷。到十八世纪末期,竖琴演奏者的地位有所下滑,凯尔 特竖琴在宫廷中逐渐没落,但这不并能抹杀他们曾经的地位和传奇。 伴随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凯尔特人遍布欧洲大陆的足迹,那时小竖琴得到了空前广泛的传 播,并逐渐演变成为欧洲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的器乐形式。凯尔特人把生活和竖琴紧密联结在一起达几十个世纪之久,故而乃至今天,人们把此类小竖琴称为凯尔特竖 琴、或爱尔兰竖琴。而在交响乐队中使用的大型踏板竖琴,就是由小竖琴发展变革而来的。